< 返回
沃特·迪斯尼游走于真实与幻象之间

与他创造的王国相比,沃特本人少言寡语、甚至有些冷漠。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他,不会再看他第二眼。

成名之后,他仍然无法肯定自己的血统,有传闻说他是西班牙人的私生子。可以肯定的是,沃特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东北一个缺乏温情的家庭。父亲一事无成,粗暴而严肃,沃特只要讲真话就挨揍。父亲认定他是个败家子,整天画些没用的东西,但实际上,这个家中最小的儿子只有通过学校艺术班的学习才能暂时避开生活的磨难。

一战爆发,17岁的沃特成为一名野战救护车驾驶员。退伍后,他在堪萨斯城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创作室,作为商业画家从事动画创作。

他坚信自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个虚拟人物构成的世界,在其中人可以掌控一切:““如果不喜欢其中的某个角色,撕碎就可以了”。

住在工作室、吃冷罐头,迪斯尼忍受了任何一个成功故事所必须的艰难时光。直到他搬到洛杉矶,和他精明又友好的哥哥罗伊搭档,事业才蒸蒸日上。

1930年代末是迪斯尼最好的时光——生活中时而书呆子气,时而蛮横,但却永远积极进取,并逐渐在个性中展现出一流的搞笑和讲故事天分。这种心态下,1928年,那个机智勇敢、正直善良、幽默乐观的米老鼠诞生了。

事实上,米老鼠成功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迪斯尼本人的配音。在卡通片《狂欢的小孩》中米老鼠说的第一句话是:“hotdog”,这一句令在场观众毕生难忘。1947年,迪斯尼最后一次为米老鼠配音。

此后,美国好莱坞电影史上的新时代来临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邓博》相继问世。尤其是前者,迪斯尼首次为卡通片配上音乐,其中表现的天真、多愁善感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折服了很多专业文学社团,但只有迪斯尼自己知道,这些角色多大程度上展现了他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因为二战爆发,他经营自己工作室的梦彻底破灭,同时,沃特开始面临言辞攻击,电影和社会方面的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磨掉了民众心中建立的感情,没有为孩子们提供享受舒适的美好的生活,而是剥开了“事件掩盖下的生活本质”。

好在这些并没有妨碍沃特在好莱坞传媒业的商业成就。在超过10年的时间中,沃特源源不断地生产那些影响观众心理的动画片,不仅如此,他制造了最为真实的谎言世界——迪斯尼乐园。

这真是快乐的时光,沃特的全部智慧都被调动起来,头脑中充斥着自由的畅想、惊险的刺激、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在他心中,这比任何影像所创造的世界都好,没有他人叙述对自我体验的干扰。从1955年起,在迪斯尼乐园里,人们以他的意愿感受着这个世界。

沃特65岁的时候因癌症谢世。在此之前,很容易想象,他是很快乐的,在他统治的土地上,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每一个人。

100年来,迪斯尼已经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并在不知不觉中以不间断的、细微的方式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梦想。自大、爱恶作剧的、又热心解决问题的米老鼠成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精神象征,而那个笨拙、同时带点小聪明的唐老鸭——它生活中的跌跌撞撞让无数美国人联想到了自己。

总之,这个家伙靠编故事、变戏法的伎俩为自己迎来了名气和财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财富为世人所接受,而不像其他巨富们那样遭人憎恨。